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老照片库 > 正文
    购物车
    0

    在国内众多的温泉中 它可能是第一个靠“众筹”火的

    信息发布者:小王子
    2018-10-16 09:21:31   转载

      


      从化温泉牌坊

      


      刘沛泉别墅

      


      陈济棠别墅

      最近有则新闻,说科学家利用无人机,在亚马逊的密林里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原始部落。可见飞机是个好东西,使我们观察世界多了一个维度。话说在广州,也有这么一处从高空发现的美景,它便是全国开发最早、最出名的温泉景区之一 ——从化温泉。

      时至今日,广东的温泉已是星罗棋布。但从化温泉传奇的发现过程、与中外名人相伴的往事、作为城市地标的独特身份综合一体,令其仍是鹤立的存在。尤其是它的初期开发,堪称民间合伙人众筹项目的范本,又是精彩的传播学和营销学案例。

      一次观察地形的飞行

      令“热水塘”变成了“从化温泉”

      用“发现”这个词来形容上世纪30年代从化温泉的公之于众,大概和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一样,是为了便于叙述而拣选的、带有特定含义的说法。正如欧洲人登上美洲海岸时,印第安人早已遍布整片大陆一样,1933年西南民用航空公司经理刘沛泉、名律师陈大年及医药界知名人士梁培基的那次“发现”之旅,也是在当地人早已纯天然原生态地利用温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是他们相对特殊的身份,令从化温泉的大名得以走出深山,进而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1982年春节前,刘沛泉胞妹刘慧娴在从化温泉度过了三天宁静的生活。她在河东宾馆的第五、第六号楼附近,看到了镌刻有“温泉”二字的石碑,触景生情,娓娓道出一篇回忆性长文,令今天的我们可以一睹当年的若干细节。

      按刘慧娴的说法,刘沛泉发现从化温泉,实属无心插柳。当时西南民用航空公司刚刚开办,百事待兴。一天,刘沛泉驾机观察地形,飞抵从化县境,“发现有清流如带,掩映于丛山之中。低飞审视,竟是飞涛奔泻的大瀑布。这一发现使他惊奇而又高兴。因为这个大瀑布与他所知道的鼎湖、清远飞水潭等有名瀑布相比,实在壮观得多。”刘沛泉觉得这么壮观的一座瀑布,就这样埋没在荒山野岭之中未免太可惜。返航后,他立即约上好友陈大年和梁培基,又飞了一次。大家都大为惊叹,十分赞赏,觉得很值得开发。

      三位执行力超强的好友说干就干,不久后又开着汽车来了一趟,按之前记录下的方位开到附近,在荒原中下车步行,披荆斩棘,一直来到流溪河边。他们本来的设想是找山民做向导,找到瀑布。没想到寻觅间又有了大发现:一处泥沼扑扑地冒着蒸汽。向当地人一问,回答道:“这个泥沼啊,可以把鸡蛋泡熟!”原来这就是一处温泉泉眼的所在。这个意料之外的发现,令他们“狂喜不禁”。

      据华南师大李鹏、封丹两位博士的考察,这处泉眼所在地一带古时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原名“青龙头”。当时的村落旁有九处温泉泉眼自然涌出,其大者积水成塘,称“热水塘”。自打这几个人在泉眼边立起了一块刻着“温泉”二字的石碑作为开荒的标志,“从化温泉”这个新名字才正式出现在广州的地理版图中。

      在近乎未拓的深山中

      尝试国外成熟商业模式的本土化

      据刘慧娴的记述,陈大年是日本留学生;梁培基曾在日本疗养,考察过日本的医疗事业;刘沛泉也到过日本,“他们都见过日本的温泉区,成为普通民众的游乐场所。刘沛泉也见过我国的一些温泉,如重庆的南温泉和北温泉,建设差强人意,但泉水的温度不高;云南安宁温泉,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益。”此外如当时南京的汤山温泉、北京的小汤山温泉,也不是普通民众能自由享受的。从化此处则不然,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大瀑布,风景秀丽,温泉的水温又高,值得开发。于是,“三个人都下了这个决心”。

      在研究考察温泉的同时,经过多次艰苦的勘探,原先在空中看见的“百丈带”大瀑布也找到了。刘沛泉等三人对这些发现,“一有机会,便在大庭广众中大肆宣扬,纵谈大笑,欣喜若狂,忘乎所以”,于是人们把他们唤作“从化温泉三大怪” 。

      三人的这种“癫怪”之举,或许也可算是一种刻意的营销。三人虽有开发的决心,在经济水平方面也都属当时的中上水平,但在近乎未拓之地搞大规模开发,所需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资源,对他们来说还是太过庞大。于是发动社会力量融资就成了唯一出路。

      要融资,首先需要有切实可见的标的,有先期投入作为铺垫。三人先找到当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结果碰了软钉子。接着他们又去找陈大年的学生、从化县县长李务滋。开始李务滋表示为难,后来被说服了,答应合作。于是四人集资,先在附近盖起一座简朴的“玉壶溪馆”茶室,作为他们到从化时的住处和吸引游人的首个落脚点。刘慧娴说,这是一座“四面走廊、中央升高半米的三间日本式房子,是竹木结构,茅草盖顶,墙身竹织批荡的大棚,每个房间可挤住十多人。宽阔的走廊摆着不少坐卧两用的竹床及竹椅,供游客观景和休息。馆中备有几十套被褥、竹拐杖及草帽,供游人借用”,馆后边“建有小棚,内设白瓷砖砌成的三个温泉浴池,可供数人同时浸浴。又在附近另一个温泉眼旁,建有排列着四个浴室的砖瓦木结构平房一间,供游人入浴”。这实际就是一座简朴但“有品”的现场售楼处。那时建筑物外是荒凉原野,杂草丛生,蛇鼠出没,游人要持杖而行,还有一个工作人员患疟疾丧生。但馆中仍有过一个晚上招待了因大雨冲坏公路而回不了广州的150位游客临时留宿的最高纪录,可见大家对这处开发项目,热情还是蛮高的。广东人的投资眼光,真是呱呱叫!

      名人站台、社会发动

      用有限投入撬动庞大资本

      接下来,几人四处邀请社会名流、教授、中小学教师、医生、律师和各阶层热心的人士以及群众团体等到温泉来游览,又请岭南大学化学系和在广州行医的德籍医生柯道对温泉水质进行化验,从“科学”的角度证明温泉水的保健效果。从而制成“温泉水质化学分析表”,广为印发。岭南大学女教授、当时的社会名流冼玉清也专门热情撰文介绍。当时的报纸上还时不时刊出这样的广告:“从化温泉无论冷热天时,泉水常温暖可爱,经无数化学家化验证明,泉水含有硫镁等质,沐浴最宜,有宜卫生,于皮肤保健尤有特效……”逐渐地,社会各界的资金开始汇集而来。四人因势利导,于1934年成立了“从化温泉建设促进会”,招收会员,规定会员可以免费住宿,凡捐款三百元的个人或团体,都可在促进会购置的荒地中,分得地皮以建筑别墅、楼房。

      据刘慧娴记述,1934年底,政府修筑路经从化的公筑到温泉区附近,交通方便了,开荒者每周末都必带一批亲友来游。中外名流每到广州也以一游温泉为快。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巡视”广东省时就曾住在温泉。荷包渐丰的促进会逐段逐块收购温泉区乡民的土地,并请从化县政府征拨山岗平地,雇工开路填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他们还充分利用社会上可资使用的低成本资源,如勷勤工学院(陈济棠设立,1937年并入中大)师生的实习测量等。

      不久,由流溪河西通到“百丈带”的山路修通,沿路的旅游设施也初步建立起来。促进会并在所购土地范围内广植树木,插竹成林,在山水的野趣外,着力营造更加适合城市居民口味的“自然”景观。这一切,自然进一步带动资金的涌入。据李鹏博士在其相关专论中的数据,“1934-1936年3年间,从化温泉建设了22栋别墅楼宇,使从化温泉实现了第一次兴起”。几位合伙人当然各有小天地,刘沛泉罄其家财在第一个温泉眼附近建起了“若梦庐”,梁培基筑“溪滨一屋”,陈大年修“如玉轩”,李务滋则安排了冰室和浴室于此。

      就连最初不支持开发的陈济棠也来分一杯羹。刘慧娴记述,陈济棠和兄长陈维周分别择地在河东靠山处兴建了宫殿式的黄琉璃瓦盖顶、绿瓦镶边的富丽堂皇的别墅。当时的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都在温泉区内建造房子。到了1937年,从化温泉的旅游之旺,已经足以支撑温泉饭店、温泉商店、温泉建筑公司、从化土产公司、旅行社及旅店等一整条旅游产业链了。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的爆发,矿泉水厂、水力发电厂的建设,本都已提上日程。撬动雪球般滚大的商业投资的,正是刘沛泉等几位“合伙人”牵头,发动各种社会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众筹项目。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